用各种泥类物质作为介质,加热后涂抹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,达到治疗和缓解骨质增生引起疼痛的方法称为“泥疗”。常用的泥疗介质有淤泥,泥煤,粘土,人工泥,矿泥等。 泥疗的主要作用有: (1)温热作用。泥介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粘滞性,其导热性能差,保温能力强,与皮肤接触后可使热能向机体内传导,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,血流速度加快,肌肉放松,达到镇痛的目的。 (2)机械压迫作用。泥介质与皮肤密切接触,对皮肤有一定的机械压迫。泥介质分子的运动与皮肤之间存在摩擦效应,对皮肤及组织有刺激作用,同时也可产生局部微电流。该电流能影响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和皮肤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通透性,从而起到镇痛作用。 (3)化学作用。泥介质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,泥疗时,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皮肤进入体内,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。 在进行泥疗前,应将泥介质中的小石块,粗大颗粒等杂质去除。把泥介质放入金属容器(如大铁锅,铁盆等),进行加热。加热温度为50℃-60℃。 常用的泥疗方法有: (1)全身泥疗。在家庭中可以利用浴盆,用热盐水或温热水将泥介质稀释。患者全身浸泡入泥浆中,同时在前胸和心前区放置一块冷湿布。泥浆温度约34℃-38℃,时间为15分钟-20分钟,每日或隔日一次,10次-15次为一个疗程。 (2)局部泥疗。局部泥疗方法主要用于骨质增生引起的人体部分区域或关节的疼痛、肿胀、功能障碍的患者。局部泥疗的基本方法是,将调好的温热泥浆涂抹于身体的每个部位,泥浆厚度约3厘米-10厘米,泥浆外面用塑料布包裹,以保持泥浆的温度,使泥浆的温度维持在30℃-40℃,每次20分钟-30分钟,每日或隔日一次,连续治疗2日-4日,休息一日,每个疗程15次-20次。 每次泥疗结束后,用温水冲洗泥疗部位,以清洁皮肤。每次冲洗时间不超过6分钟-8分钟,不用肥皂。泥疗结束后卧床休息30分钟-40分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