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并发的肾脏损害,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。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出血性皮疹、关节炎、胃肠病变及肾的损害,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及药物、食物过敏史。 本病属非遗传性疾病,但存在遗传好发倾向,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,成人较少见,好发于寒冷季节,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。本病大多数预后良好,有自限性,也有反复发作或迁延数月甚至数年。目前此病尚无特异性治疗,轻者对症治疗、休息即可。本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、细胞毒药物、抗凝治疗,对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的患者应给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,本病死亡率仅1-2% . 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,可能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。临床特点除紫癜外,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、关节炎、腹痛及肾炎等症状。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者占20%~90%,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。30%~70%患者有一过性血尿,肾脏活检则几乎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病变。约30%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肾炎表现,常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,男女之比为2:1,多数呈良性、自限性过程,少数迁延数月、数年,50%病人反复发作。
临床表现 1.皮疹:特征是出血性和对称分布; 2.关节症状:半数有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; 3.胃肠症状:脐周和下腹阵发性绞痛; 4.肾脏损害表现:血尿、蛋白尿、高血压、水肿或肾功能损害。 5.其他:如肝脾、淋巴结肿大等。
诊断依据 1.好发于儿童、青年; 2.既往或新近有典型的过敏性紫癜史(即出血性对称性皮疹),多数在过敏性紫癜后4周左右出现肾脏症状,也有在紫癜症状尚未全消时出现; 3.有血尿、蛋白尿、水肿、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表现。
治疗: 治疗原则 1.针对诱因治疗,如应用抗生素等; 2.抗过敏治疗; 3.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; 4.对症支持治疗。 用药原则 1.轻症病人用抗过敏、去除诱因(抗生素)及对症支持治疗即可。 2.如有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可用利尿剂、激素、细胞毒药物。 3.如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者,可予激素冲击疗法,抗凝治疗。 4.已转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应准备透析或肾移植,并用人血白蛋白支持治疗。
|